隨著各行各業的不斷復蘇,上半年中國的煤炭產量也出現了0.6%的增長,總產量提升至18.05億噸,繼續位居世界第一名。并且由于疫情的影響,其他一些產煤國的產量出現了不小的下滑,使得中國煤炭產量超過了全球的一半。
上半年,主要省份的煤炭產量
分地區來看,山西省以4.88億噸的產量位居全國第一,而連續數年問鼎全國的內蒙古則以4.734億噸的產量下滑至全國第二名。這主要是因為,山西省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的更快,多數企業在疫情期間為了保證全國煤炭的穩定供應,采用了實行彈性工作制,錯時、錯峰、輪崗上班。
雖然上半年山西省的煤炭產量恢復的更快,但從產能規劃上來看,內蒙古仍具有整體優勢,如果下半年能盡快恢復,那2020年全年的煤炭產量仍大概率超過10億噸,大概率繼續在全國排第一名。
第三名繼續是陜西省,上半年煤炭產量約為3.115億噸(與前兩名的差距進一步縮小),且同比增速高達16.8%。與此相比,上半年山西省煤炭產量僅增長了2.3%,而內蒙古的煤炭產量卻是下降了8.8%。
上半年,新疆地區的煤炭產量超過了1.27億噸,排第四名。之后的山東、安徽、貴州、河南等省的煤炭產量大幅下滑至5000萬噸級別,寧夏的煤炭產量接近4000萬噸,云南和黑龍江都是2000多萬噸……
上半年,進口量也是世界第一
2020年上半年,全球煤炭市場因為疫情而趨嚴的情況下,中國的煤炭進口量依舊出現了超過預期的增長——同比增速高達12.7%,進口量提升至1.74億噸,遠超其他各國,繼續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。
其中,進口的動力煤同比增長39.5%,上升至7554萬噸,繼續占據首位。上半年,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煤炭主要消耗地,但西煤東運、北煤南運卻因為疫情出現了下滑,為了保證煤炭的充足供應,就加強了對外進口。
分渠道來看:印尼、澳大利亞、俄羅斯、蒙古、菲律賓,是我國進口煤炭的前五大來源地。其中,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煤炭,占我國對外進口總量的49%;澳大利亞占比約為32%,提升了9個百分點。
而俄羅斯、蒙古國、菲律賓所占的份額均出現了下降。那問題來了,我國煤炭產量如此之大,為什么還需要進口這么多的煤炭呢? 原因其實不復雜,就是因為:我們對煤炭的需求量太大了。
以2019年為例,中國的發電量全球占比已經超過了全球的四分之一。而咱們中國的發電量中,超過70%都是以煤炭為主的火力發電。本文中提到的動力煤進口量大增,就主要用途就是用來發電。
另外,中國還進口了大量的褐煤、煉焦煤、無煙煤等,后者主要應用是化肥、陶瓷、制造鍛造等行業,并且也是一種優質水處理行業過濾用濾料——具有較好的固體顆粒保持能力,可靠地提高懸浮顆粒清除能力。